《一直游到海水变蓝》票房和口碑都一般,获奖无数的贾樟柯老了?

类型:电影资讯 来源:网络 浏览:加载中 更新:2021-09-24 15:50

贾樟柯导演的新电影《一直游到海水变蓝》在影院已经上映5天之久,然而其知名度和关注度一直不高,甚至在豆瓣上的评分只有6.9。

《一直游到海水变蓝》可以看作是一个村庄的历史,以纪录片的形式探讨了乡村与城市、文学与现实的关系。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、60年代和70年代的三位作家贾平凹、余华和梁鸿为影片最重要的叙述者,以18个不同的章节展示出了1949年以来的中国往事。

从阵容上看,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,他的作品《秦腔》、《废都》等有着唤人向往的明净幽远的意境,读来得到心灵净化。余华的《活着》以内战等社会革命为背景,铺开了一幅徐福贵不断经受苦难,孤独终老的画卷。梁鸿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一名教师,也属于文学创作者之列。

贾樟柯跑了陕晋豫浙半个中国,请来了当代举足轻重的作家。这三人身上的共同点一方面在于文学,另一方面则在于他们对于新世纪乡土文学的关注和研究。这与贾樟柯导演的影视风格有着很好的契合度,注视了社会变迁中的个人与家庭,他们共同使得《一直游到海水变蓝》成为一部跨度长达70年的中国心灵史。

而从上映效果来看,票房并不尽如人意。有人质疑是不是第六代大导演贾樟柯已经老了,其实这样的票房是意料之中的事情。贾樟柯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,文学功底深厚,他的电影、剧本都是自己写的,情感和文学上都很细腻。虽说他的电影大都在票房上的表现不是很出色,但在口碑上赢了一招。

就拿在贾导的上一部作品《山河故人》来说,这部作品邀请了赵涛以及张译两位实力派演员,将视角转移到了中国70年后之后畸形快速发展变化给传统人们带来的冲击。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,“我们在过去失散于山水之间”,影片深深地表现了对故人、故土、故时的感情,尤其是在结尾处,女主涛一个人在山水之间独舞,将这种感情渲染到了极点。

贾樟柯的新电影关注度不够,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是整个社会影视圈行业的大发展发生了改变。贾樟柯出生于山西汾阳的一个小县城,他的作品擅长刻画“小人物”,关注社会百态的苦难,这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电影。

如今,商业化电影遍地开花。在过去,人们追捧张艺谋导演的《大红灯笼高高挂》等宏伟题材,而现在的影片就像《大笑江湖》、《小时代》等具备恶俗搞笑或者刻意煽情的情节,依旧是很多观众去往影院的首选。

同时,导演的作品风格离不开自己的生活环境,贾樟柯出身于汾阳小县城,他对于故乡的注视与怀旧是割舍不掉的。无论是《小武》还是《三峡好人》都关注的是社会变迁下的苦难,延续了传统的安土重迁思想,这类文艺片电影题材不够符合当下潮流审美。

另外,2010年后的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房价、是教育、是医疗,这也促使《我不是药神》、《少年的你》等商业化特色明显的影片依旧备受好评。说到底,还是贾导的作品风格与大多数人的主要关注点脱节了。

《一直游到海水变蓝》是一幅看似真实却又如同小说般的图景,与主流的观影群体有距离感。尽管乡村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变得逐渐陌生,然而蕴藏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一代人割舍不掉的回忆。

海水  贾樟柯  电影  余华和  文学  口碑  票房  中国  影片  作品  观点评论  

热门资讯